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中心 >> 學校要聞
學校要聞
  • 凝聚共識,發出高質量發展最強音——學校召開高質量發展工作交流會
  •   瀏覽:18120   時間:2022年09月05日
  • 51710d672d7c2467988fa2405bcdd590.jpg

    本網訊 舉旗定向謀發展,高歌奮進向未來。為總結復盤學校前階段高質量發展工作,研究部署當前重點任務,進壹步推進高質量內涵式發展,9月5日,學校召開高質量發展工作交流會。

    本次會議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於數智實訓大樓高遠堂設線下會場,線上會場同步進行。校黨委書記王靖高、校長方益權等黨政老總班子成員及全體教職工參加會議。

    83e28be155e83b355fbfca3cb28f6c30.jpg

    2a85a62746de7bbe2ee21e71e01a6e53.jpg

    79be14db22a6b1eafaab2fdf25d70c4e.jpg

    948c18df094353ad3af9d08384f0a43f.jpg

    會上,發展計劃處(產教融合處)、人事處、教務處、科技開創處、國際共贏交流處、招生就業處、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及八個二級學院負責人以“進壹步推進學校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為題,結合本部門實際、突出問題導向,從謀劃下步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和思路,明確抓落實的工作載體和具體步驟等方面進行匯報。各分管或聯絡老總壹壹點評。

    4e827091debd0ded43cee90e4b72b2bd.jpg

    bcf4df3f7ade568e4c7bd17870fcea9c.jpg

    ▲學校分管聯絡老總點評

    e18ab06dfe22507026ff7761887bfd86.jpg

    方益權作題為《全力創建職教本科學校,打造高質量內涵發展先行校》的報告。她從分布式辦學布局圓滿收官、重大工程創造紮實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成果豐碩、專業人士培養質量穩步提升、招生就業創業成績顯著、產教校企融合不斷深化、技術研究服務亮點紛呈、師資隊伍創造量質齊升、國際化信息化取得實效等方面總結和回顧上學期學校工作。

    方益權分析了學校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她指出,新《職教法》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開辟了廣闊空間、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對學校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數字經濟時代的來臨賦予學校發展新的時代內涵、學校分布式布局收官為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學校要堅持把類型特色作為高質量發展之基,把開放辦學作為高質量發展之重,把數字化轉型作為高質量發展之要,把人的全面發展作為高質量發展之本,全面推進內涵式高質量發展,創造成為壹所支撐改革、引領發展、世界壹流的高等職業院校。在深入分析了學校高質量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之後,她進壹步闡述了自己的對策思考:專業創造方面,增設專業要適應新興產業發展,現有專業要引領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適度調整專業結構提升規模效益,發展職教本科專業實現層次突破,推進中高職專業壹體化強化協同育人;教學改革方面,抓牢課堂革命的演進方向,推進職教新形態教材創造,重視科技競賽以賽促教;科技研究方面,樹立危機意識,致力於引進和培養領軍型專業人士,致力於加強有組織科研,致力於“做有用的科研”;師資創造方面,提升教師雙師素質驅動力,增強教師協同發展凝聚力,強化專業人士流轉機制協調力;產教融合方面,豐富校企共贏新內涵,提升校企共贏新動能,實現產教融合數字化;社會服務方面,打造終身教育服務品牌,完美社會服務激勵機制,挖掘公司服務平臺價值。

    b8c97c567d53c68b5c20a36a5c00e5e4.jpg

    王靖高作總結講話。她表示,過去壹年,全校上下齊心協力,學校高質量發展工作穩步推進。今天各部門的匯報方向明、思路清、問題準、舉措實、啟發深,從多層次、多角度為學校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創造性建議,具有很強的啟示和推動作用。

    隨著新《職教法》的實施,職業教育進入了發展快車道。結合當前形勢,圍繞學校高質量發展,王靖高提出四點建議:

    壹、立足發展全局,跳出職教看職教


    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才資源開創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職業教育的發展,要跳出職教範疇,根據國家與社會發展的需要,站在老百姓的需求看問題。

    從“上”往“下”看要求。即從國家戰略高度看,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前所未有,要更加自覺、主動地從“國之大者”看職業教育,放眼長遠看職業教育,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從“下”往“上”看訴求。即從社會民生角度出發看,職業教育是教育、是經濟,也是民生,要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為穩就業、保民生、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促進共同富裕做出積極貢獻,努力辦優公民滿意的職業教育。從“外”往“裏”看需求。即從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看,產業轉型升級進入深水區,重視技術技能愈發成為破解經濟社會發展諸多矛盾的突破口,職業教育要精準對接市場需求,加快推進真正意義的質量變革,打造與經濟資金相匹配、在世界舞臺具有影響力和競爭力、彰顯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品牌。從“裏”往“外”看追求。即從職業教育系統內部看,要以同行優秀院校為標桿,找差距、抓內涵、補短板,堅持問題導向,圍繞學校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體系,以標誌性成果創造為抓手,聚焦教師隊伍內涵創造、專業人士培養質量、科技服務等關鍵領域,深化改革、激發活力,向著世界知名、中國壹流高職院校邁進。

    二、把握“五個對接”,跳出職教辦職教

    職業教育怎麼辦?關鍵是看能否跳出學校辦學校;職業教育辦得優不優?關鍵是看產教融合融得深不深;產教融合融得深不深?關鍵是看“五個對接”接不接得牢。

    院校對接區域。學校憑借多校區、多層次的特征,與區域政府、產業、公司形成了廣泛而密切的關系。“東西南北中”各校區要因地制宜辦出特色,深化資源對接,優化互利共贏效應。

    專業對接產業。在新興產業中找到發力點,及時探索培育新興專業;隨著產業變化動態調整相應專業,以新技術新理念賦能傳統專業;根據溫州“5+5+N”產業布局,完美緊密對接地方產業的高水平高質量專業群架構;瞄準產業高端和高端產業,創新籌辦本科專業。

    規模對接質量。既要適度擴大辦學規模,又要深化質量發展。把優招生關,不斷提高生源質量,提升社會認可度;把優就業關,輸出高質量專業人士資源,提升公司滿意度;把優成果關,爭創更多標誌性成果,提升學校公信度;把優評估關,做優高職院校督導評估、省調、質量年報等,提升社會佳譽度。

    高職對接中本。創新中高職管理模式,邊探索、邊總結,形成具有溫職特色的主體聯合、資源整合、制度契合、管理配合和文化融合“五合”壹地式校園管理模式和兩地型校園管理模式;創新中高職專業人士培養模式,持續探索統壹培養目標、統籌生涯計劃、統攬育人載體、統領技術路線、統建評價體系“五個統”長學制專業人士培養模式;創新職業本科培養模式,以職教高考改革為突破點,構建中高本壹體化職教體系,系統培養高層次技術技能專業人士,切實彰顯職業教育改革對國家戰略的貢獻度;創新職教體系橫向融通,做優職業教育與終身教育、社會教育、普通教育的銜接。

    內生對接外溢。內涵發展是為了更優地服務社會、助力共富。強化科研服務,主動“跑起來”溝通需求、對接工程,進壹步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率,成為產業升級“助推器”;強化培訓服務,突出公益性非營利性屬性,完美獎酬辦法等激勵機制充分調動二級學院積極性,聚焦重點對象加大培訓力度,打造職業技能“充電站”;強化扶貧工作,深化與結對扶貧院校的共贏,助推東中西職業教育的協調發展,彈優共富發展“協奏曲”;強化國際共贏,通過重點工程積極引進境外優質教育資源,通過共贏辦學輸出優質標準和優質產能,培養高素質國際化專業人士,打造國際職教“金名片”。

    三、著眼內涵發展,立足學校辦職教

    內涵式發展是以事物的內部因素作為動力和資源的發展模式,設計內涵發展的路徑時應特別關註六個要素:

    辦學理念是內涵式發展的核心要素。要堅持“鏈接融合,共生共榮”的辦學理念。“鏈”就是“四鏈接合”即促進教育鏈、專業人士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結合;“接”就是通過上述“五大對接”增強職業教育內外部要素的聯動;“融”就是校企通過專業共建、課程共融、教材共編、基地共享、師資共聘等融為壹體;“合”就是產教融合、校企共贏、知行合壹、工學結合“四合為壹”實現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共生共榮”,構建校企命運共同體。

    專業創造是內涵式發展的龍頭。關鍵要回答三個問題:是否有特色?要集中力量辦優具有自身優勢、符合區域產業發展的特色專業;是否有帶頭人?要引培高水平、領軍型專業負責人,加強團隊創造,真正發揮其帶頭作用提升專業創造、科研和社會服務業務;是否有改革?以“三教”改革推動“崗課賽證”深度融合,以信息化手段推動“三教”數字化轉型,以實訓基地改革倒逼專業人士培養定位、專業設置的調整。

    專業人士質量是內涵式發展的根本。關鍵是做優“三個抓”:抓定位,堅持高職教育區域性、高教性、職業性辦學定位,基於“三性”培養更多區域產業發展急需的高端技術技能專業人士;抓模式,發揮“雙循環治理”育人優勢,在新治理格局下形成政校行企四方聯動和產學訓研創用相結合的“雙循環”專業人士培養新模式;抓素質,堅持“三全育人”、五育並舉,深入實施“四養融通”工程,實現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壹體培育,打造德技並修的“溫職工匠”。

    師資隊伍創造是內涵式發展的關鍵。要抓優“三個加強”:加強師德師風創造,在引進、評聘、選拔、評優、考核方面實施師德評估“壹票否決”制度,註重培養團隊精神;加強雙師雙語教師培養,繼續落實5年壹周期的全員輪訓制度和完美專任教師公司實踐制度,積極選派中青年骨幹教師海外研修與交流;加強考績評價體系創造,將其與年度部門考核評優掛鉤、與職稱評審掛鉤、與幹部選拔掛鉤,既要調動教職工積極性又要避免內耗內卷。

    數字化轉型是內涵式發展的契機。關鍵是做到三點:上得去,要爭取將更多的專業資源庫、精品課程等教學資源進入到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中去;下得來,要明確“應用為王”的核心理念,聚焦重大任務集成、核心營業多跨協同,開創符合學校特色的核心場景應用;轉得過,把數字化、智能化貫穿到教育教學全過程、各方面,深入推進教育教學管理全方位、系統性創新,推動學校實現整體智治。

    文化創造是內涵式發展的內在動因。近年來學校形成了以“紅色文化、工匠文化、治理文化、素養文化”為核心的溫職特色文化體系。紅色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本色。要深化紅色文化教育,營造紅色文化氛圍,打造紅色文化品牌。工匠文化是校園文化的特色。要融合優秀產業文化,推進工匠精神養成;融合傳統地域文化,深化區域人文精神培育。治理文化是校園文化的底色。要堅持多元共治、技術智治、制度法治、價值善治的治理理念,持續推進“雙循環治理”體系創造,推動實現學校治理從自治到共治到善治的疊代升級。素養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成色。要構建“以育人為宗旨、以師生為主體、以學校空間為依托、以校園文體活動為主要內容”的素養文化,全力創造有影響力的校園文化品牌。

    推進內涵式發展需要著重處理優五對關系:

    遠與近的關系。即戰略與戰術關系。將《行動計劃》作為學校發展綱領,分解指標體系,以詳實計劃落實長遠計劃;把握內涵式發展戰略、方向,把控具體工程細節,做到謀劃時統攬大局、操作中細致精當。

    前與後的關系。即傳承與創新的關系。要繼承“搗墻”運動、立地式研究等優秀傳統,深化“三教”改革、治理育人和數智化變革,創新專業人士培養模式。

    點與面的關系。即重點突破與整體推進的關系。將《行動計劃》作為人財物資源要素優化配置的重點,抓優迎接、討論、宣傳黨的二十大、創建本科、校園形態整理三項重點工作;全面推進雙高創造和溫臺職教高地創造。

    內與外的關系。即穩定和發展關系。堅持防控人本化、排查精細化、應急常態化,采取強有力的措施確保校園平安穩定;積極與屬地政府、人財物相關部門、教育行政部門等溝通對接,建立協調順暢的外部環境助推學校發展。

    虛與實的關系。即黨務與營業關系。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高質量抓黨建,對標對表培育創建中國黨建工作標桿院系、樣板支部,持續推進黨建特色品牌創造,打造溫職黨建工作樣板;高標準抓宣傳,總結提煉形成具有溫職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分布式辦學理論和實踐體系,努力推出有深度、有影響、有分量的宣傳報道;高要求抓廉潔,緊繃紀律規矩之弦,完美壹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體制機制,抓優重點領域、重大工程、重要人員、關鍵環節的紀檢監督。

    四、凸顯職教功能,辦優學校強服務

    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最終是要體現在對區域經濟發展、對人全面發展的貢獻度上,其核心是把握“壹個中心、三個基點”:

    “壹個中心”:發揮職業教育的政治功能。

    主要是把優“三個方向”:堅持政治方向。進壹步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時刻同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壹致;鞏固黨史討論教育成果,建立常態化長效化制度機制。堅持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完美“三全育人”體系,培養德智體佳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創造者和接班人。堅持職教方向。堅持類型特色,增強職教適應性,為共產黨長期執政固本強基。

    “三個基點”:發揮職業教育的經濟、社會和育人功能。

    發揮職業教育的經濟功能。適應產業發展,對接本地產業需求實施專業動態調整,對傳統專業進行“騰籠換鳥”,探索新建新興專業;支撐產業發展,通過做大做強學校優勢專業群,增強吸引力、擴大影響力;引領產業發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辦新專業,集中攻克“卡脖子”難題,通過研究新技術、創造新業態、開拓新市場引領區域產業發展。

    發揮職業教育的社會功能。穩就業,輸出更多“留得住、用得上、幹得優”的高素質勞動者,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促共富,加快創新探索,積極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縮小城鄉差距、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縮小收入差距、助推西部職教發展縮小區域差距,促進共同富裕高質量實現。

    發揮職業教育的育人功能。職業教育要培養學生的適應業務,樹立以人為本、業務為重的價值導向,培養學生適應產業行業發展、技術技能更新的業務,成為高素質的應用型、復合型專業人士;職業教育體系改革要適應人的全面發展,推動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協調發展、相互融通,讓不同稟賦和需要的學生能夠多次選擇、實現多樣化成才。

    6bb70e78c8da15bbc48bc032b72b2e38.jpg

    c25f8e444e0fb62c047e455b158c23bd.jpg

    ▲各分會場組織觀看直播

    學校高質量發展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學校發展的必由之路。讓偶們以時不偶待的緊迫感、時時放不下的責任感、舍偶其誰的使命感,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刮骨療傷的勇氣,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為把學校創造成職教本科學校、實現學校高質量發展而努力奮鬥!為創造“千年商港、幸福溫州”、為浙江實現“兩個先行”奮鬥目標貢獻溫職力量!

    image.png

備案號:浙ICP備06027531號/運營許可證號:12330300470510558k    浙公網安備 33030402000329號      技術支持:麥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