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中心 >> 媒體報道
媒體報道
  • 文旅中國:浙江溫州:文化特派員助力鄉村振興
  •   瀏覽:1695   時間:2024年10月22日
  • 日前,浙江溫州召開文化特派員工作推進會,組成文化“特派團”攜手奔赴基層派駐點。溫州職業技術學院選派夏誌良、周永、高哲、虞甜甜4名教師奔赴基層“種文化”“興文化”,為鄉村文化振興“把脈”助力、提質增效。文化特派員用腳步丈量鄉村田野,將文化送入田間地頭。

    文創賦能,“小支點”撬動“大發展”。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工業設計研究所所長夏誌良的派駐村是永嘉縣楓林鎮鑊爐村。鑊爐村有壹家傳承百年的沙崗粉幹廠,初到鑊爐村,夏誌良就留意到粉幹的包裝盒缺乏特色,曾向傳承人黃銀平提出過升級包裝的建議。7月底,粉幹廠的商標涉及侵權,無法再使用,老的壹批包裝盒、宣傳物料都要煥新。黃銀平壹籌莫展之際,夏誌良帶領學生團隊在壹周之內拿出了包含商標、不同規格的包裝盒、店鋪門頭等壹系列設計圖在內的全套方案。這些包裝不僅展示了粉幹的商品特征,更融入了現代元素,為商品增添了更多的附加值,助力打造沙崗“金穗”粉幹品牌。在夏誌良精心策劃和推廣下,“金穗”粉幹迅速在市場上脫穎而出,成為了永嘉縣楓林鎮的壹張亮麗名片。

    在充分調研鑊爐村的非遺、鄉風民俗和文旅產業布局的基礎上,下壹步,夏誌良計劃將3D打印技術帶入鄉村,依托技術手段,以鑊爐村的非遺為素材,開創文創商品、拓展文旅版圖,同時通過增設節日活動吸引客流,以傳統文化“精”包裝與文旅新業態賦能鄉村發展。

    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區域經濟與文化融合發展研究中心專職科研人員周永被派駐甌海區三垟街道榕盛社區。三垟街道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非遺資源豐富,但由於濕地保護和創造,原居民外遷,新建居民區較多,面臨文化“失根”的困境。為重塑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符號和精神地標,周永走訪三垟街道各村社及文化場所等,與老幹部、老同誌等了解三垟歷史文化,傾聽三垟歷史故事,協助街道增補、修訂、審校《三垟街道誌》,現已完成文稿20萬字,幫助居民留住三垟的共同記憶,增強認同感。賡續文脈,讓群眾“留得住鄉愁”。

    周永還積極推進“傳承非遺·賡續文脈”工程,協助街道、社區開展“非遺課堂”(周末)、“非遺市集”(國慶節和傳統節日)以及“非遺研學”(寒暑假)等系列文化活動,推動非遺活態傳承,提升社區居民文化生活品質,增強社區居民的凝聚力。此外,她還對街道轄區內主要民俗文化場所進行了初步走訪考察,並將開展三垟生態搬遷口述史訪談,計劃出版三垟濕地生態搬遷居民社會治理相關研究,為其她地區發揮文化的社會治理功能提供借鑒。

    溫州職業技術學院永嘉學院傳播與策劃專業教師高哲則以“僑”為橋,其派駐村為鹿城區山福鎮驛頭驛陽村,該村是前聯合國大會主席、非盟委員會前主席、國際知名華裔政治家讓·平的故鄉。高哲抓住村中豐富的華僑資源,結合自身的專業背景,力圖從華僑文化方向突破。她進村入戶、遍訪能人,通過駐村田野調查和深度訪談,廣泛收集資料,撰寫完成《華僑華人與僑鄉振興——溫州驛頭驛陽村個案研究》專著,約15萬字,經修改完美後預計將於2025年上半年公布出版。除僑文化外,高哲還深入挖掘該村的古驛文化、理學文化及非遺資源等。她與溫州市甌劇藝術研究院等共贏,將由溫州市甌劇團創作、排演的話劇《這街上的人》等富有地域特色的文藝精品引入驛頭驛陽村,豐富村民文化生活。

    同時,她積極謀劃文化場館維修、文化業態引進、文化活動策劃,例如二程書院改造、讓·平祖居修繕、研學活動開展、茶咖休閑業態引育等,通過整合文化資源,引育文化產業,促進文旅融合,助推鄉村振興。

    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建築工程學院專任教師虞甜甜發揮“文旅+”模式,在蒼南縣藻溪鎮富溪村書寫全域旅遊新篇章。富溪村文化和旅遊資源豐富,虞甜甜以全域旅遊為指引,致力於打造“文旅+”模式。為使村內泥塑、布袋戲等豐富的非遺資源重新煥發活力,她組織了壹系列非遺體驗活動,邀請老藝人現場展示精湛技藝,並開設工作坊,讓遊客親手體驗泥塑制作的樂趣,感受布袋戲的魅力。

    虞甜甜創新性地將農業與旅遊相結合,推出“稻田生態遊”工程。通過舉辦稻田音樂節、稻田攝影大賽等活動,將稻田打造成壹處集觀光、休閑、文化體驗於壹體的綜合性旅遊目的地,進壹步提升了農商品的附加值和文化內涵。“紅佳人”柑橘是村裏的特色農商品。虞甜甜聯合專業團隊,對紅佳人果實進行品牌包裝和文化挖掘,通過線上線下推廣,拓寬銷售渠道,讓壹顆顆晶瑩剔透的果實成為遊客心中的“甜蜜使者”,為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在推動全域旅遊的過程中,她始終將改善村民的生活環境放在首位,特別關註老年人的生活需求,精心打造了壹個集休閑、娛樂、討論於壹體的老年人活動中心,豐富她們的晚年生活。

    從播下種子、破土萌芽到蔚然成林,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是壹個漫長的過程。作為派出單位,溫州職業技術學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繼續集中優勢力量,全力支持文化特派員發展,抓住“到群眾中去”的大優時機,肩負起以文惠民、以文興業、以文潤村的責任擔當,講優溫職文化賦能故事,為溫州鄉村振興、實施“強城行動”、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第三極貢獻學院力量。



    相關鏈接:https://share.ccmapp.cn/shareDetail?1=1&action=opendetail%3Brichtext%3B671db46ad411e3eec7ea17d9&tt=1730165216892



備案號:浙ICP備06027531號/運營許可證號:12330300470510558k    浙公網安備 33030402000329號      技術支持:麥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