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中心 >> 媒體報道
媒體報道
  • 《中國教育報》高職高質量發展的五個支點
  •   瀏覽:14809   時間:2022年07月19日
  • (2022年7月19日 《中國教育報》 第05版:職教周刊)

    image.png

    王靖高


    高職院校是高素質技術技能專業人士培養的主陣地,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新時期,高職院校應堅持質量治理,彰顯職教類型特色,抓牢高質量產教融合、高規格專業人士培養、高水平科技服務、結構化教師隊伍、現代化治理體系五個核心支點,守正創新,培養新時代工匠專業人士,服務高質量經濟發展。


    利益共享,打造產教融合新生態

    現階段,偶國高職院校產教融合實踐中仍存在多元主體關系松散、共同願景模糊、行業公司被動消極等諸多痛點。高職院校需要緊抓產教融合這個核心議題,以“有利於專業人士培養、有利於學校發展、有利於公司增效”為導向,創新主體協作、要素融合和利益共享的產教融合新機制,打造產教融合新生態,高效能助推高職院校高質量發展。
    主體協作,構建學城聯動新關系。高職院校要堅持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導向,建立緊密對接產業鏈、創新鏈的專業體系,構建招生—培養—就業聯動機制,推進職業教育發展與產業轉型升級有效銜接、同頻共振,為區域產業發展提供專業人士和技術服務支撐,激發區域政府參與職業教育辦學的積極性。
    要素融合,豐富校企共贏新內涵。在專業人士培養要素上,學校應主動對接區域產業鏈,吸引行業領軍型公司共建特色產業學院、混合所有制實訓基地,開展校企專業共建、課程共融、教材共編、基地共享、師資共聘,在專業人士培養、技術創新、社會服務、就業創業、文化傳承等方面開展深度共贏,通過全方位的要素融合,深化校企共贏新內涵。
    利益共享,開創多元協同新局面。完美利益分享機制,構建職教聯盟共同體,強化以利益為紐帶的治理創造,發揮職教聯盟在產教融合、校企共贏中的紐帶作用,推進職教聯盟創造,科學謀劃聯盟框架下的長效共贏機制和常態工程,推動形成以高參與度為特征的職教聯盟運行新態勢,形成規模多樣、層級遞進的多元共贏新局面,激發協同育人動能。


    數字賦能,推進教學革命新突破

    以互聯網為標誌的信息革命迫使高職院校管理者和教師要提升自身信息化素養,割舍傳統的習慣做法,推進教學範式的系統變革,重塑專業人士培養目標,改革教學方式,改善師生關系,以智能思維引領課堂革命、教材創造和實踐教學,積極應對科技革新帶來的沖擊與挑戰,培養高規格新時代工匠專業人士,夯實高職院校高質量發展的基石。
    聚焦技術,抓牢課堂革命演進方向。以數字賦能課堂教學,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推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提升學生討論體驗和討論效果。
    編研結合,豐富課程教學資源支持。對接吸收行業發展的新知識、新技術、新精品、新方法,校企共贏,並根據學生特點創新教材形態,以資源配套豐富、內容先進、呈現方式新穎、知識業務並行,註重師生和生生參與、互動、體驗和分享的新形態教材對教育教學予以支持。
    虛實壹體,增強實踐教學職業適應性。充分利用數字孿生技術提供虛實結合的真實實踐環境,創造虛擬仿真實訓基地,把真實的工作場景和環境“搬”到實訓室,設置以實帶虛、以虛助實、虛實結合的實踐崗位,使學生在真實的職業情境中鍛煉自身的專業技能,虛實壹體增強實踐教學職業適應性。

    立地研究,激活科技服務新動能

    相當長的壹段時間內,高職院校辦學被政策限定在專科層次,學校對科研重視不夠,高水平緊密型研究團隊不足,服務平臺的能級不高,科研成果轉化率不高。新時期,高職院校必須堅持產學研結合,基於區域技術需求開展“立地式”科技創新發展,並在特色優勢領域,開展“頂天式”應用基礎研究科技探索,以高質量科技研究服務支撐學校和區域產業高質量發展。
    凝練方向,打造高水平研究平臺。以區域發展的重大技術需求為指引,凝練科技研究與服務方向,創造高水平協同創新團隊,共建應用技術中心,通過高能級的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創造,強化立地式研究和平臺的服務功能,引領高職院校高質量發展和區域科技創新。
    註重轉化,產出高質量研究成果。大力支持高質量知識產權創造與成果轉化,通過健全重大科技工程知識產權管理流程,加大高質量專利轉化應用績效的評價權重,推進市場化科技成果轉化,打通科技成果的需求端與供給端通道等方式,促進高質量知識產權創造與成果轉化,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
    提升能級,提供高水平技術服務。壹方面,建立科研反哺機制,發揮科研服務教學作用,將科研成果應用於專業創造和專業人士培養,促進創新型專業人士培養。另壹方面,共建校企研究中心、發展聯盟、產業園區,建立公司服務平臺,精準對接區域經濟發展和公司技術服務需求,以高質量的科研服務助推公司技術創新、轉型升級及區域經濟發展和提升。

    校企共培,促進工匠教師新發展

    領軍專業人士、大師名匠引育力度不夠,專任教師公司耕耘不足,教師團隊的整體合力不足等問題嚴重制約高職院校的高質量發展。高職院校高質量發展,需要在教育教學業務和專業實踐業務等方面協調發展的高水平“雙師型”教師隊伍作支撐。
    雙向流動,提升專業人士流轉機制協調力。“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校企共育是關鍵。高職院校應建立校企人員雙向流動、相互兼職、可進可出的旋轉門制度,實施現代產業導師特聘計劃,校企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教師公司實踐流動站、教師發展中心等舉措,推進師資隊伍校企共育、雙向聯動。
    評價激勵,提升教師幹事創業執行力。以提升教師“驅動力”為重點,構建教師分層評價和成長機制,營造人人出彩的生動局面。通過分類打造評聘體系、分類設置評價標準、分類考查教學業績,建立教師職稱評聘與晉升機制,激發教師幹事活力。通過名師工作室創造,骨幹教師、新教師分層培養、梯隊推進,提升教師隊伍整體水平。
    團隊共建,提升教師協同發展凝聚力。著力教師團隊創造,依托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職業教育教學創新團隊、科研創新團隊等團隊創造,通過團隊共建,形成教師協同發展的格局。

    多元協同,構建院校治理新體系

    管理制度空轉,運行機制內化不足,內外部治理體系缺乏有效銜接是高職院校提升治理業務的實踐難點。推進治理機制、治理業務和治理文化創造,實現自治、共治與善治相融合的治理疊代升級,可以為高職院校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強化自治,完美內部治理體系。強化頂層設計,強化中層運行,強化基層創新,建立健全二級學院自偶發展、自偶管理、自偶約束機制,構建向重點工作、重點專業和骨幹人員傾斜的人財物動態管理體系。
    共贏共治,健全多元治理框架。政校行企四方聯動,凝聚治理合力,吸收各辦學相關方參與學校的創造、發展、管理和監督。發揮職教聯盟與職教集團的集群優勢,在科研管理機制、國際辦學體制機制、產教融合發展機制等方面開展創新探索。拓寬社會參與途徑,與政校行企聯辦校區或平臺基地,建立產業學院、產教融合專業人士培養基地等,實現多元主體共建共治共享。
    走向善治,形成高職院校治理新格局。以“體系—制度—機制—效能—文化—善治”為治理邏輯,通過縱向的頂層、中層、基層治理框架,橫向的理念—運行—評價—激勵—約束“五位壹體”治理機制,健全具有高職特色的治理體系,構建人本、技術、社會三元價值維度的治理文化,形成內外有效銜接、相互促進、高效運轉的雙循環治理新格局。

    image.png


    ZGJYB2022071905.pdf



    相關鏈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2-07/19/content_612372.htm?div=-1


備案號:浙ICP備06027531號/運營許可證號:12330300470510558k    浙公網安備 33030402000329號      技術支持:麥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