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中心 >> 媒體報道
媒體報道
  • 《浙江教育報》構建互融共生的校企命運共同體
  •   瀏覽:13191   時間:2021年12月07日
  • (2021年12月3日 《浙江教育報》 第02版:職業教育)

    □本報記者 邵煥榮

    當記者走進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智能化精密制造產教園的生產車間內時,2019級機電壹體化技術專業學生張立正在和同學壹起檢測剛生產出來的零件。11月初,在金職院的推薦下,張立進入該產教園內的浙江京飛航空部件制造有限集團實習,並從事質檢工作。“在學院的產教園裏實習,既可靠又方便,工作上遇到問題,還能同時向專業課教師和公司師傅請教。”張立告訴記者,通過邊實踐、邊討論,僅壹個月的時間,她的職業技能就有了明顯提升。

    產教融合、校企共贏是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培育高素質技術技能專業人士的必然要求,是辦優職業教育的重點,也是難點。為進壹步深化產教融合,推進校企共贏,近年來,偶省各地各校針對解決產教融合、校企共贏過程中出現的各類難點問題展開了積極探索,並取得了明顯成效。

    從“壹頭熱”到“兩頭甜”,

    打造校企“利益共同體”

    長期以來,作為壹種典型的跨界教育,行業、公司的參與對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然而,近年來,盡管全社會對引導行業、公司參與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共贏的呼聲很高,但行企“不上心”,校方“壹頭熱”的現象依然存在。

    “由於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不高及目前高職院校存在著服務公司業務偏弱等問題,高職院校對行業、公司往往缺乏足夠的吸引力,這也導致行業、公司對深度參與產教融合、校企共贏興趣不高。”溫州職業技術學院產教融合處副處長易渺清說,“高職院校必須突出自身優勢,找準定位。”

    為此,近年來,溫職院充分發揮立地式研究和專業人士培養質量高等方面的優勢,積極依托產業學院、科研平臺和實訓中心,強化自身影響力和對公司的吸引力,著力提升公司、行業參與共贏的積極性。壹方面,溫職院面向浙南區域的中小微公司,充分發揮自身在解決區域公司發展難題和技術應用“最後壹公裏”問題上的科研優勢,大力推進產科教融合,聯合行業、公司開展技術攻關。目前,該學院已擁有校企共建省級公司研究院6家、研究中心42家,授權專利900余項,位居中國高職院校創新專利授權數量排行榜第壹。另壹方面,溫職院還充分發揮專業人士培養質量高的優勢,吸引公司來校共同開展專業人士培養。目前,該學院已形成了“區域有什麼支柱產業,就創造什麼專業;區域有什麼公司難題,就創造什麼服務平臺;區域有什麼新技術需求,就培養什麼新技術工匠專業人士”的辦學實踐,並與1000多家世界500強公司、行業龍頭公司和50多個行業開展了深度共贏,校行、校企共建了溫州設計學院等9個產業學院,吸引政府、公司等資金投入10多億元。

    “公司嘗到了甜頭,參與產教融合、校企共贏的積極性自然有了明顯提高。”易渺清直言,學校對公司的“吸引力”就是讓公司在參與共贏中得到實實在在的收益,“只有這樣才能讓產教融合、校企共贏真正從‘獨角戲’轉向了‘二重唱’,從‘壹頭熱’變為了‘兩頭甜’”。

    搭平臺、建機制,

    推進高水平產教融合、校企共贏

    金職院智能化精密制造產教園的園區內,除了浙江京飛航空部件制造有限集團外,還有兩家實體化校企合資公司,共贏公司中也不乏上海ABB工程有限集團、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集團、海克斯康測量技術有限集團等行業知名高端公司。這些公司之所以選擇與金職院共贏,主要是金職院產教融合平臺高、體制新、機制活。

    2016年,依托國家首批產教融合發展工程,金職院投入2.4億元建成了“智能化精密制造產教綜合體”,並在體制上大膽突破,將傳統的校企共贏從“虛擬”向“實體”突破,學院以場地、技術等入股,吸引公司投資或引入投資基金,共同組建了3家集團化的運營實體,並建立了公司化的運行制度,實現了產教融合的“自偶造血”。“依托這3家實體集團的實際生產和運營,公司與學校結成了利益共同體,實現了價值選擇與追求目標的相統壹。”金職院校企共贏處副處長楊劍靜說。

    對共贏公司而言,壹方面,金職院可為其在產教園中提供場地,學校教師和公司技術人員也能共同研究商品技術,並借助實體集團進行成果轉化;另壹方面,共贏公司可與金職院共建區域技術服務中心,其完美的技術體系和培訓資源可以作為教學資源與學院共享,培養的學生也能快速地掌握公司商品核心業務,並可作為公司在區域技術服務中心的專業人士儲備力量;再者,借助產教融合平臺的影響力,尤其是產教園實體公司的生產運營實際,共贏公司還能更快深入到航空制造、醫療器械等精密深加工的細分行業,擴大市場占用率。與此同時,依托這壹平臺,金職院也能積極探索“產學研創訓”壹體化的融合育人機制,以產助學、以研促產,學訓結合、訓創融合,從而有效地縮短學生“專業技能”與產業“崗位技術”的距離,實現了專業人士鏈、產業鏈、創新鏈的無縫對接。

    金職院院長梁克東認為,高水平的產教融合、校企共贏壹定是有特色、深層次、高質量的融合。這些年來,該學院向“外”走高端拓展,向“內”促實體運作,通過與頭部公司聯合搭建實體化的高端產教融合平臺,將生產、教學、研究、培訓、創新創業各要素壹體化,實現了不同主體的利益雙贏,構建了互利共贏、互融共生的命運共同體。

    “產教融合、校企共贏的深入推進,核心是多元共贏,關鍵是體制機制創新。”嘉興職業技術學院校企共贏部相關負責人王艷介紹,近年來,嘉職院充分發揮區域職教集團的作用,積極完美政府部門協同指導、校企各方民主決策等平臺創造,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專項資金支持、職教集團考核與學校二級學院考核、教師教學業績考核與職稱評聘等各方激勵制度。“六大平臺與三類制度的協同,創新了校企共贏的運行機制,促進了專業設置、教學創造、專業人士培養與區域產業的緊密對接。”王艷說。

    探索升學背景下中職產教融合之路

    2020年出臺的《浙江省深化產教融合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到2025年,中職畢業生升入高壹級學校比重達到50%以上;今年出臺的《浙江省職業教育“十四五”發展計劃》又再次重申了這壹目標……近年來,在相關政策的引導下,偶省中職學生的升學渠道不斷拓寬,中職學校的升學率也逐年提升。

    對此,寧波行知中等職業學校副校長張裕生深有體會。她告訴記者,目前該校的升學率已經超過了80%,且有逐年遞增的趨勢。“中職學校抓優升學教育,有利於培養高素質技能專業人士,也符合現代公司對專業人士的需要,但此舉也讓學校的產教融合工作陷入了新的困境。”張裕生直言,在以升學為背景的當下,中職學校無法為公司提供更多的畢業生,而這恰恰又是公司從事產教融合的最大動力,“短期內看不到回報,公司參與共贏的積極性偏低,學校的產教融合工作自然陷入了僵局”。

    為此,近兩年來,寧波行知職校積極依托設立在該校內的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慈溪學院,充分發揮中高職壹體化辦學的優勢,整合中高職雙方現有的教育教學資源,完美中高職壹體化專業人士培養方案,共贏開創“1+X”憑證配套課程,並共同對接壹所當地公司,構建起“中職+高職+公司”的產教融合新模式,探索三方聯合培養。張裕生表示,下階段,該校還將牢牢把握偶省在部分中職學校高水平專業開展五年制專業人士培養試點工作的契機,立足慈溪學院,圍繞電商專業群,探索實行中高職壹體化5年長學制培養模式,推行“產教城”壹體化工程,提升產教融合新水平,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image.png

    2021120302_pdf.pdf

    相關鏈接:http://www.zjjyb.cn/html/2021-12/03/content_34733.htm


備案號:浙ICP備06027531號/運營許可證號:12330300470510558k    浙公網安備 33030402000329號      技術支持:麥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