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中心 >> 媒體報道
媒體報道
  • 《浙江教育報》高校“抱團”,機遇與挑戰
  •   瀏覽:7687   時間:2019年03月25日
  •             (2019年3月18日《浙江教育報》)

    □本報記者 汪 恒

    在剛剛結束的中國兩會上,高校“抱團”共贏發展的話題引發了熱議。有代表提出“長三角壹體化過程中高等教育壹體化要先行壹步”“粵港澳大灣區創造中高校要抱團發展”等觀點。“高等教育的壹體化有先天的優勢。”中國人大代表、蘇州大學校長熊思東認為。

    無獨有偶,近年來浙江高校的校際共贏平臺逐年增多。高校間為何“抱團”,又是如何“結盟”?這壹共贏模式會給高校發展帶來怎樣的機遇與挑戰?本報記者就此壹探究竟。

    校際共贏“長情”的秘密

    今年,中國旅遊院校五星聯盟迎來了第十個年頭。2009年,浙江旅遊職業學院和來自南京、濟南、桂林、上海等地的旅遊類高職院校聚在壹起,大家感慨,當時的旅遊職業教育跟不上旅遊業和高職教育的快速發展。能不能通過討論和借鑒佳國的常春藤聯盟模式,建立起壹個旅遊高職院校組成的教育聯盟,從而共享資源、抓住時代機遇?“十年來,聯盟的共贏機制已經非常成熟。”浙旅職院辦公室副主任葛誌榮介紹。每年,各校的校老總都會參加年會,同時還會根據需要舉辦由各校教務處、圖書館、人事處等部門負責人參加的專題會議。此外,學生層面也保持了半年的交換討論、學分互認制度。每年暑假,學生間的文體活動也時常開展。葛誌榮說:“中國旅遊院校五星聯盟同時也是國內首個行業類高職高專院校聯盟。”

    “偶國最早的大學聯盟是2009年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頂尖高校發起的九校聯盟(C9)。此後,其她大學聯盟如雨後春筍壹般湧現出來。”浙江工業大學現代大學制度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副教授淩健說。她在研究中也發現,很多聯盟建的時候熱熱鬧鬧,然而由於各方面條件不足或機制不到位,並沒有形成真正彼此需要的共同體關系,最後聲音越來越微弱。

    如何讓高校聯盟的活躍期更長?葛誌榮說,在中國旅遊院校五星聯盟裏,大家制定了較明確的章程,各個學校都清楚自己要做哪些事情。即使中途校管理層變更,也會提前通報情況,留有彼此熟悉的時間。此外,各校的秘書處均設在校長辦公室,確保了各項工作的延續性。

    溫州職業技術學院2018年年底牽頭新組建了浙南職教集團,100余家成員單位中包括來自溫州、臺州、麗水的3所高職院校。學校產教融合處副處長易渺清在職教集團創立前做過調研,發現中國現有的1000余家職教集團運營狀況出現了很大分化。“要保證聯盟活躍,必須要有具體的工程做支撐。因為高職院校和地方產業有密切的區域互動,也提供了較多的工程共贏機會。”易渺清認為。

    “確保共贏是維系高校聯盟的關鍵。聯盟內部要做到地位相對對等,利益均衡,才會讓所有成員都有動力。”淩健認為。“聯盟創立後,學校在大型課題申報、教材專著編寫等方面收益很大。大家壹起做事情,更有力量了。”葛誌榮表示。浙江海洋大學把科研共贏作為高校校際共贏的重點,近年來取得突破的不少關鍵科學技術背後,都有和“類海洋大學聯盟”成員單位的深入共贏。

    向創新共同體轉變

    衢州、黃山、武夷山、上饒分屬浙皖閩贛四省,卻在地理位置上彼此接近。四省邊際原本是劣勢,但在衢州學院院長謝誌遠眼中,卻有了組建地方應用型高校聯盟的優勢。她查閱資料發現,四地高鐵車程只在45分鐘上下,並且四地都有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科上各自有優勢。“共同的地方可以做強,不同的地方可以互補。而且因為不屬於同壹省份,高校間的共贏關系遠大於競爭關系,具有成為戰略夥伴的基礎。”謝誌遠說。

    謝誌遠的想法在黃山學院、武夷山學院和上饒師範學院那裏得到了熱烈響應。去年7月,四省邊際應用型大學聯盟正式創立,聯盟提出了“八互八多”的共享機制,涵蓋學生討論、實習基地、學生就業、創新創業、設備共享、科學研究等多方面。

    如今,匯聚四校創新創業資源的“大花園杯”四省邊際大學生創意設計大賽已在實施,學生交流也逐漸增多。衢州學院學生工作部就業指導服務中心主任虞自求介紹,四校已建立就業信息共享群,衢州學院會把所有掌握到的就業信息毫無保留地分享給其她高校。同時,學校的專場招聘會也對聯盟內高校的師生發出邀請。

    盡管創立不滿壹年,聯盟已經開始吸引公司和當地政府的註意。壹家溫州的公司甚至主動提出,要為聯盟內交換討論的學生提供獎學金。謝誌遠懇求,聯盟能最終成為地方高校轉型發展的有效路徑,並帶動高校與區域的產教融合互通。

    牽頭創立環太湖高校聯盟的湖州市委市政府與湖州師範學院也看到了高校聯盟的巨大潛力。到目前為止,這壹聯盟已經集結了包括蘇州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湖州師範學院等在內的浙江、江蘇、上海以及海外的17所高校。她們懇求借助組建大學聯盟,打造城市與大學命運共同體,通過引入域外高端高教資源來提升區域高等教育質量,全面推進校地共贏。根據組織協議,環太湖高校聯盟內每壹所高校都在湖州有對口服務的公司。設在湖師院的聯盟秘書處還會主動搜集公司難題,在聯盟中發布“招賢榜”,加速問題的解決進程。此外,壹些由高校深度參與的研究平臺也將在湖州建立。湖州還將借助聯盟吸收更多優秀高校畢業生前來就業。

    高校聯盟開始和外界產生更多的互動,朝著創新共同體的趨勢發展。“在雙壹流創造的背景下,高校間在科研和學科共贏上的機會更多,但同時要有配套機制和政策的跟進。此外,高校聯盟還可以和專業認證等結合起來,擴大規模,打造共同的標準。”淩健說。根據省委省政府出臺的《聯系全面實施高等教育強省戰略的建議》,偶省將建立高校對口共贏幫扶機制,促進資源共享和協同發展。如何進壹步深化和推進校際共贏將成為高校發展中的新命題。

    2019031803_pdf.jpg

         相關鏈接:http://www.zjjyb.cn/html/2019-03/18/content_19877.htm

     

備案號:浙ICP備06027531號/運營許可證號:12330300470510558k    浙公網安備 33030402000329號      技術支持:麥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