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中心 >> 媒體報道
媒體報道
  • 《溫州商報》從冠名班、訂單班再到現代學徒制培養 溫州探索校企共贏之路
  •   瀏覽:11428   時間:2017年10月19日
  • (2017年10月18日《溫州商報》報道)

    扣扣截圖20171115102658.jpg

    ?溫州中車現代學徒制試點班學生在青島當學徒。

    商報記者王木正 10月9日,溫職院電氣電子工程系為溫州中車四方軌道車輛有限集團開設的“溫州中車現代學徒制試點班”19名2015級學生,啟程離溫,前往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權有限集團,跟著公司裏的師傅上崗討論軌道車輛的制造與維修,開始為期3個月現代學徒制的崗前培訓和實習實踐。

    此前,溫州中車集團已以這種模式與外地多所高校共贏。這是公司為向市域鐵路S1線提供充足專業人士保障,而與高校進行“校企共贏”培養公司急需專業人士的壹次探索。實際上,為緩解乃至解決公司急需專業人士緊缺之困,溫企多年以來都在以各種形式和高校探索“校企共贏”培養急需專業人士之路,共贏模式、層次和深度也在逐年擴大和提升。10月29日-31日,溫州市人才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溫州日報報業集團聯手舉辦“千企百校”專業人士共贏對接會,溫企在吸引相關專業人士的同時,還可與現場上百家高校共100多個專業尋求“校企共贏”機會。

    A 從冠名班到訂單班校企共贏增加招人渠道

    溫州是國內最早開始探索“校企共贏”模式的城市之壹。早在2002年左右,溫州多家知名公司就開始和高校“校企共贏”,正泰班、德力西班、奧康班、東經班……眾多溫州知名公司冠名的“冠名班”雨後春筍般出現在溫州的高校中。2004年後,溫州更是掀起了校企共贏冠名辦班的熱潮,最盛時壹所高職院校壹學期曾出現過10多個公司冠名的訂單班,而如奧康、正泰、瑞立等公司,不僅和溫州本地高校共贏,還頻頻將公司“冠名班”辦到了國內各地的高校中。

    “‘校企共贏’冠名辦班,當時也可以說是溫企的無奈之舉和必然選擇。”溫州包裝聯合會秘書長林淑玲說,市場經濟發達的溫州,公司數量眾多,所需專業人士壹直以來都是競爭激烈。因此,公司紛紛選擇高校及相應專業的班級進行冠名,並通過灌輸公司文化等方式,以影響、吸引學生畢業後盡可能地能到冠名公司工作,提前“搶人”,緩解公司招才困境。

    但冠名辦班的效果並未盡如公司所願。壹方面是高校設置的專業種類、教育方式和畢業生的技能,與公司相關崗位的要求存在不小的落差,另壹方面則是許多學生懇求有更多雙向選擇機會。發現問題的溫企迅速改進了共贏模式,開辦“訂單班”,按照公司崗位所需和校方共贏招生,並開設相關專業方向或調整相關課程,公司專業人員參與授課,對學生實行訂單共贏培養,以培養符合公司所需的專業人士。學生還可按照自己的興趣、特長報名組合成虛擬班級,再接受公司和學校的共贏培養。

    B 校企漸成壹體將學生作為學徒培養

    近幾年,因溫企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的崛起,溫州的專業人士需求結構和類型已經出現了巨大改變,技術型、研究型、管理型等相關類型的專業人士相比以往更為緊缺。

    “按照以往的訂單共贏模式,顯然已無法培養出公司所需的專業人士。”溫州中車集團辦公室負責人說,溫州中車集團與多所高校共贏開辦的“現代學徒制試點班”裏,學生相當於現代學徒,首先需具備“維修電工職業資格證”和“高壓電工特種作業操作證”兩項國家職業資格憑證,在通過體檢、面試審核後,再以小組的形式跟著公司裏的師傅討論。她們既要上崗實習操作、又要完成240課時的課程討論,既要定期向學校匯

    報討論收獲,又要執行公司安排的各項培訓任務。最終,學徒拿到公司頒發的崗位業務合格證和學校頒發的畢業證,才算是有成“過關”。

    在這種模式中,除了學生要在學生、學徒或員工的身份上切換,公司實際上也成為學校的延伸,公司、學校漸成壹體,不再截然分明。“簡單地說,這就是將學校的課堂放到公司車間裏去,讓學生頂崗討論,工學交替。”瑞立集團副總經理馮乾存說,不久前,從2002年開始就和多所高校“校企共贏”培養專業人士的瑞立集團,也升級了自己的“校企共贏”模式,與溫職院等高校開始共贏開辦“現代學徒制試點班”。而溫州大學、溫州科技職業學院等高校的多個班級,也與共贏公司實行了公司崗位即學校,討論即上班的共贏培養模式。

    C 搭建更多平臺校企共贏更為緊密

    通過多年來的“校企共贏”,溫企和高校、學生各得所需,三方共贏效果明顯。據溫州市教育局統計,僅溫州本地職業院校,就已與831家溫企建立了深度共贏關系,每年為社會輸送近4萬名畢業生,直接為公司輸送專業人士6000人以上。

    “偶們的公司裏,通過校企共贏培養的員工比例越來越高,大大緩解了公司的招工難問題。”育才控股集團副總經理陳孔亮說。

    看到“校企共贏”效果和優勢的政府、高校,近兩年在傾力打造各種共贏平臺和載體,加大和提升學校、公司的共贏層次、力度和範圍。溫職院牽頭與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浙江省溫州低壓電器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和奔騰激光(溫州)集團共贏,並聯合溫州多個行業協會與龍頭骨幹公司於去年打造出了浙南輕工裝備智能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為浙南地區輕工產業及裝備制造產業融合發展與提升創新提供重要載體。而瑞安市政府則與溫職院共贏創立瑞安學院,開設機械設計與制造、汽車電子技術等專業,以“學徒制”模式與瑞安本地公司共贏,為瑞安的幾大支柱產業近距離輸送專業人士。

    溫企也進壹步加深高校的密切共贏。浙江亞龍教育裝備股權有限集團與溫州大學甌江學院今年簽署共贏協議,籌備聯合創立溫州大學甌江學院亞龍學院,圍繞智能設計、數據采集檢測和虛擬儀器應用、工業互聯網、工業機器人、物聯網技術等專業技術方面的應用型專業人士培養等方面展開共贏。6月份,在“校企共贏”方面已積累了豐富耕耘的瑞立集團,和溫州大學簽訂了校企戰略共贏框架協議,除在專業人士培養、共贏辦學、資源共享等領域開展定向共贏交流,雙方還準備創立“溫州大學瑞立學院”“溫州大學-瑞立集團產教融合中心”統籌運作共贏工程,提升共贏水平以獲得更大的三方共贏。





備案號:浙ICP備06027531號/運營許可證號:12330300470510558k    浙公網安備 33030402000329號      技術支持:麥拓科技